综合这些因素,朱元璋不禁感到有些毛骨悚然。

他开始怀疑,这些来自地府的土豆之所以高产,是不是因为它们吸收了土壤的精华?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岂不是走了揠苗助长的邪路?

想到这里,朱元璋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,他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曾经让他欣喜若狂的作物,考虑它是不是真的能在大明的土地上推广种植。

不过好在,朱元璋目前只是在东郊大祀坛进行了种植,给文武百官的震撼效果也已经起到了,而除了他和极少数人以外,其他人也并不知道土豆亩产量急剧下降的消息。

所以,朱元璋还有充足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。

当然,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问问朱雄英,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因为这些高产作物的种子毕竟是他送过来的,只有他最清楚问题有可能出在哪里。

“如果不把这些高产作物的秘密搞清楚,那么骤然宣布需要调整北方农作物种植、储备粮食、修建水渠堤坝的事情,就会极大地影响民心,哪怕是不提及小冰河期也是如此,所以在这件事情没查清楚之前,计划都还需要暂缓。”朱元璋默默地思量着。

朱元璋正坐在龙案前沉思着,这时,一道身影悄然出现在奉天殿的殿门之外,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少年宦官,他的脚步不重,却带着宦官里难得的沉稳气度。

他进入大殿后上前几步,在朱元璋面前行礼,声音洪亮清晰地禀报道:“启禀陛下,武楼的无线电台响了,孝陵卫指挥使禀报称阴阳炁海已经再次开启。”

在皇宫深处有两处无线电台分别放在文楼和武楼,这文楼与武楼就如同皇帝的双耳,文楼聆听着十三布政使司的脉搏,而武楼则专注地接收着钟山圣孙坛的讯息。

朱元璋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之色,他放下手中的毛笔,转身对身旁的董伦和王景说道:“走,随咱去钟山。”

但是朱元璋想了想顿住了脚步,紧接着,他再次伏案,挥毫泼墨写下了几个字并盖上了印。

那是一道简短的手诏,朱元璋将手诏递给那位少年宦官,命令道:“马三保,你速去东宫,将这道手诏交给太子。”

马三保接过手诏没有多余的话语,只是行礼,然后迅速退去。

还没去过钟山圣孙坛的董伦和王景两位大学士可以说是非常好奇,他们紧随着朱元璋,来到了这处据说与大明国运息息相关的神秘之地。

此时,阴阳炁海已经再次开启,那是一片吞噬了所有光线的存在,其中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。

看着阴阳炁海,董伦和王景不由地有些心生敬畏。

因为阴阳炁海并不是一片漆黑的漩涡,而是一片“虚无”。

这里面的区别,就有点类似于睁着眼蒙上黑布与直接闭上一只眼睛的区别一样,闭上眼睛,感受到的就是“虚无”,而不是黑色。

而阴阳炁海,就是这样一处诡异的、令人敬畏的虚无之地。

请分页阅读: 123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,且使用正规浏览器(推荐Chrome或Edge)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乱码、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